索 引 號: D46-0504-2022-0136 分 類: 統計信息
          責任部門: 永新縣統計局 發文日期: 2022-09-25 11:09:47
          標 題: 十年礪砥鑄輝煌,工業轉型顯成效
          公開方式: 主動公開 公開時限: 常年公開 公開范圍: 面向全社會
          十年礪砥鑄輝煌,工業轉型顯成效

          2012年-2021年十年,永新縣縣委、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,全縣上下縱深推進“工業強縣”核心戰略,穩步推動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全力打造創新升級,從五年的量的變化成功轉向五年質的升級。在《2021年度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考評方案》中榮獲三類縣(市、區)的“綜合先進單位”。

          一、十年工業經濟發展成就

          (一)工業生產總量五年量的增加,五年質的升級。

          2012-2016年工業增加值從23.07億元增加到24.96億元,實現了工業從量上逐年增加;2017-2021年18.54億元提升到26.86億元,實現了質的飛躍。

          (二)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大幅增長。

          2012年全縣規上以上工業企業44家,經過縣委、縣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大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,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思路。到2021年規上企業已經達到了85家,相比數量上增長了93.2%。

          (三)規上工業以制造業為主,采礦業生產穩步增長。制造業一直是全縣規上工業的主要行業,每年占工業總產值占比都達96%以上,三大門類經過2016年的質變后,逐年得到穩步增長。2021年全縣規上工業采礦業,制造業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分別為:0.87億元、34.25億元、0.48億元;三大門類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長分別為:-7.6%、39.8%、-12.5%。

              (四)制造業行業集聚,重點企業實力凸顯。

          十年期間,加快產業鏈培育和產業集群集聚,實現企業提效、產業提檔、平臺提質,為永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、提供有力支撐。2012年-2015年主要行業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占主導行業,2016-2019年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一直占主導地位,2020年皮革行業由于疫情和行業升級等原因,皮革行業出現疲軟,金屬制造業異軍突起實現總產值37.34億元,占據了規上工業的主導地位。2021年皮革行業繼續下行,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工總產值以64.9%占比絕對優勢成了主導行業,特別是其中兩個重點企業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89.9%,占全行業58.56%,重點企業實力凸顯。

          (五)產業結構優化,戰新、高新產業不斷狀大。

          隨著全縣工業傳統產業優化升級,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提高,引領產業發展的作用進一步提高。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,2012年戰新工業總產值10.5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14.15億元,相比增長34.76%。

          永新的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壯大。2021年,全縣高新技術企業有17家,占規模企業數的20%,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6.95億元,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75.46%,同比增長107.46%。

             (六)工業園區加快發展,園區經濟迅速擴張。

          2021年與2021年相比:園區企業完成基礎設施投入相比翻了四番,出口交貨值相比增長了142個百分點。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.29元,同比增長分別53.03%。其中園區規模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5.15億元,占全縣規上主營業務收入的95.36%;2021年園區實現利總額12.5億,其中園區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占全縣規上利潤總額的95.4%。工業園區經濟對拉動全縣工業經濟增長作用明顯,園區工業經濟的發展基本決定了全縣工業經濟的發展。2021年,永新工業園區榮獲省級開發區綜合先進單位。

          (七)工業生態環境不斷優化,企業朝健康發展。

          六大高耗能行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大幅下降。2021年,六大高耗能行業企業11家,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.48%,同比下降1.1%。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0.31噸標準煤,同比下降48.71%。

          二、十年工業經濟發展存在問題

          1、工業經濟總量小,規模企業少。永新工業經濟近幾年來得到持續快速發展,工業總量在不斷壯大。但跨出永新相比較,永新工業經濟總量水平是低下的。2021年全縣正常運行規上工業單位數占全市的4.6%,占全省0.5%,全市排名倒數第2(僅高于井岡山),全省排名第76;全縣經濟總量全市排名倒數第三。

              2、戰略產業實現工業總值總量低、占比小。近幾年來,永新的戰新、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得以壯大,但在全縣工業企業中,更多是資源型、勞動密集型企業,而深加工型、技術密集型的為數不多。2021年全市戰新產值總量2235.23億元,占比51.07%;永新產值總量25.45億元,占比17.99%,占比排位13。由于缺少戰新產業,使得永新規模工業難以創立品牌和擴大附加值,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。

          3、規上工業發展不均衡,過度依賴重點企業。兩個重點企業工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59.57%,占據行業的89.9%?!皟善蟆睕Q定了全縣規上工業乃至全縣工業經濟的命運,造成的風險較大。

          三、對永新工業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

          1、加大招商,引進規模大而科技含量高的企業。工業要壯大基礎在于投資。如何擴大投資,最為現實最為有力的措施,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大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,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思路。要在招商引資中,以發展工業為首選項目,不僅要引進投資規模小的工業項目,更要注重引進一些投資規模大,科技含量高,產業關聯度強,財稅貢獻率大,發展后勁足的項目,對大的工業發展項目,要千方百計給予最優惠政策吸引其到永新來投資創辦企業,破解“兩企”獨大的難題。

          2、加強企業培育,加快入規入統工作。要做大做強全縣規上工業經濟總量,首先要新增企業數量,即需要各部門加強聯動,及時做好入規申報工作。新建投產企業是經濟發展增長的主要動力,沒有新企業入庫,工業經濟發展的缺乏后勁。“先入庫,再有數”,只有把庫做大了,全縣的經濟總量才能上去。一是要及時掌握新開工企業生產經營狀況,做到本月達規本月入“籠”。二是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可以做好提早入“籠”準備。三是對老企業及時跟蹤,做到成熟一家,入統一家。

          3、加強困難企業幫扶,優化企業營商環境。加大對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,對于不同行業、不同區域的不同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辦法,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困難。一是多方協助企業招工。招工問題已是大多企業出現的難問題,因為招收不到工人,增加了外出招工費用,阻礙了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充。二是加快推進園區配套設施。企業反映,因為園區內飲食、購物、休閑、娛樂等配套相對滯后,年輕人往往因生活單調、無趣而留不住。三是繼續加大撫優撫強政策,在技改貼息、財政補助、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,促進骨干企業加快發展。

          4、高度重視能源消費,優化產業結構。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列為重點工作,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,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。一是要嚴格產業園區項目的準入標準,積極鼓勵引進技術含量高、發展前景較好的產業,嚴格禁止高耗能、高污染產業。二是對老企業加強廢水集中治理、固體廢物的有效處置,加強企業創新,降低企業的綜合能源消費。

          在工作過程中發現有部分企業“重工業生產,輕能源消費”,為響應國家綠色、低碳的經濟發展要求,應不斷加強節能降耗的宣傳工作,充分調動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;鼓勵企業加強節能技術改造,降低自身能耗,促進企業經濟綠色發展。政府要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,同時要從優化環境、完善擔保體系等方面對他們進行幫扶,尤其是金融機構要在資金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,幫助企業擴大生產,吸引高質量的企業入駐永新,促進高新、戰新、文化產業和數字化經濟快速發展。

          5、強化經濟運行分析,掌握經濟發展動態。定期對全縣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研判,把握經濟發展的態勢,及時發現經濟運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;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生產運營監控,及時發現傾向性問題;及時掌握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,加強與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銜接。

          十年間,在全縣人民的團結奮斗下,疫情防控保持“低風險、零病亡、零新增”的平穩態勢,統籌做好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、保穩定各項工作,打贏了脫貧攻堅戰,縣內工業實現了從量到質的穩步發展,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了新臺階。展望“十四五”,永新縣堅持“工業強縣”戰略不動搖,深化創新驅動、堅持綠色集約、優化產業結構、催生發展動力,加快構建具有永新優勢特色的現代化工業產業體系,加大戰略性新興、高新、文化產業和數字化經濟的企業培育,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。


          關于我們 管理制度 網站地圖 使用幫助 隱私條款

          主辦:永新縣人民政府 承辦:永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? 版權所有
          備案證編號:贛ICP備11004261號 網站標識碼:3608300005
          贛公網安備 36083002000109號  技術支持:維網科技

          黄色免费av网址